2020年开学第一课
光影倾城影视全力进军“微课”线上课程
2020年2月17日
开学第一课
全国各地的孩子们
以微课形式进行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开学第一课
虽然是在疫情紧急的情况下的一次特殊事件
但却预示在互联网生态下
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迸发
微课是什么东东
微课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
独立完整的、短小精悍的
主要以视频形式为表现手法的学习资源
狭义上的微课,实质上讲的是教学微视频
广义上的微课,则还包括与该微视频密切相关的
教学设计、课件、教案、作业、反思等
微课的主要特征是
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
可以画外音、流媒体播放性
它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
教学课例、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
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是新时代新型教学的浪潮
微课就是微时代浪潮下产生的
微课以其独特而新颖的形式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
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佛山教育局全国首创“微课堂”
短短1个月时间内
就有老师上传“微课”作品1621份
点击率就已突破5万人次
微课是打造名师和
名校品牌的利器
精品微课通过量的积累与时间的沉淀
形成极大的名师与名校效应
并能过整合平台与其他资源形成裂变
达到教学与品牌建立的双赢
微课是一粒粒珍珠
串起来就是美丽的项链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
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
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
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
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
但是,微课其实是“颗粒化”的
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
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
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
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但,微课的出品良萎不齐
大多数课程观看体验感差
由于缺乏整体的“微课”开发意识和专业机构
许多微课匆忙上阵
一些教育机构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通过简单的摊派和安排
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
用简单的手机或低端设备进行拍摄和制作
课件由非专业人士制作完成
给受众带来不好的体验感
没有目标管理的微课
一定是不成功的微课
由于缺乏系统的课程设计
制定课程方向和标准化流程
最终难以促进学生知识转化
没有专业制作的微课
一定是体验感差的微课
缺乏专业的设备和专业的制作
许多课件画面昏暗,音质浑浊,插图粗糙
在让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
值得专门一提的是
微课音质是很多老师不注重的
而恰恰相反,微课的声音体验感是最重要的
在与优秀教师的精华智慧相比
后期制作是一项极小的费用
但在没有目标管理的思路下
因为制作水准的底下
名师出不了精品微课成为极大的遗憾
优质微课的5个关键点
视频时间在6-10分钟
微课的特点就在于
其随时都能看的便捷性以及时间长度上
所以一个优质的微课应在6分钟之内
据统计
用户实际观看的时长的中位数都不会超过6分钟
但针对于教学的微课可以稍长
语速的快慢
语速的快慢也是决定微课质量的关键
因为微课存在的平台和功效
都注定了它的长度偏短
所以语速的快慢就决定了
这个微课所包含的知识量
在微课中老师讲话的方式是否带有激情
也是通过语速来表现的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
当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词的时候
无论视频的长度如何
学生都更容易投注注意力
老师是否出镜
老师的出镜能有效提高用户的参与感
因为面对一个单纯的app或者软件录屏操作
甚至是一本书
绝大部分人都会在短短数分钟之内
感到乏味和厌倦
这种情况下
人显然是无法进行学习的
而出镜的老师则能更生动地讲解课程
同时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这样用户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视频的教学氛围
老师通常都习惯于教室的教学氛围
站在教台上面对下面一大帮学生进行教学
但是这在微课上是行不通的
在移动网络的时代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老师说话的方式是否亲切
也是用户能否投入到课程的关键因素
使用手写屏的课程
是比纯PPT更好的选择
老师使用手写板或者手写屏当场做出板书
其实是比PPT更加直观的表达方式
用户在上课时看着老师一边画一边讲解
也比听老师念PPT更容易投入感情
同时
知识点可以结合动画来进行演示
只有当学生投入感情的时候
学习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
光影倾城文化传播
全力打造“微课”制作
光影倾城文化传播经过10年的行业精耕细作
从开发、拍摄、录音
情景搭建、动画、推广等方面
全面助力各线上教育、咨询、培训机构
为共同打造名师、名校而不懈努力
电话微信同号:13902564199